文 | 圖圖
編輯 | 嘈坊
釋永信這個名字,似乎每每出現都伴隨著不小的爭議。
【資料圖】
16萬天價袈裟引起的輿論風暴,還未過去多久。
2022年,釋永信就大手一揮,豪擲4.5個億買地。
以銳不可當的勢頭,聲勢浩大地進軍房地產界。
這則消息登上熱搜后,網友們都在震驚釋永信居然這么有錢。
與此同時,經過網友細扒之后,外界才發現,釋永信這個方丈,竟然擁有18家公司,商業版圖橫跨多個領域!
不少網友發出質疑:作為一個出家人,還是寺廟方丈,釋永信是否和商業捆綁得太緊密了?
在人們的固有思維里中,作為一個和尚,應當是禮佛念經,遠離俗世的四大皆空模樣。
而釋永信展現出的,卻和人們所想的大相徑庭。
關于他的負面報道層出不窮:包養情婦、有私生女、貪污受賄、挪用公款……
有這些丑聞纏身,也難怪少林寺進軍房地產的熱搜評論區里,網友們是罵聲一片。
甚至還有網友罵道:“和尚做生意,方丈成妖孽?!?/p>
還有人問釋永信,準備什么時候把少林寺上市……
多年來,釋永信之所以屢屢被推上了風口浪尖。
說到底,還是因為他過于商業化。
也正是因為商業化,有人將釋永信視為把“救活”少林寺的大功臣,有人罵釋永信是滿腹“酒色財氣”的假和尚。
作為一個負面新聞纏身的和尚,釋永信究竟是少林寺方丈,還是少林寺CEO呢?
一個方丈走上商業化之路究竟是好,還是壞呢?
01 天生有佛緣,16歲便執意出家
1965年,釋永信出生在一個信佛之家。在五個孩子里,他排行第三,他的父母給他取名為“劉應成”。
因為爺爺奶奶和父母都信佛,家中擺滿了佛教相關的物品。
劉應成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耳濡目染,與佛教產生了不解之緣。
幼年時,他就開始跟著家人頻繁地進出寺廟,燒香拜佛。
可以說,劉應成的童年是浸染著檀香味長大的。
在那個貧瘠的年代,劉應成身處安徽阜陽的小縣城里,平日里并沒有太多的消遣活動,孩子們最期盼的就是說書人的到來。
比起那些光怪陸離和奇妙的故事,劉應成更喜歡聽出家人的故事。
哪怕只是故事中寥寥幾筆帶過出家人的生活,劉應成也聽得津津有味,滿腦子幻想和憧憬著出家人的生活。
在說書人的嘴里,出家人的形象六塵不染,他們云來霧去宛如天上的神仙一般。
說書人還在繪聲繪色地講述,劉應成卻沒心思再聽了。
他滿心想著,等他長大了也去出家當和尚。
這個幼年時被人看來頗為“荒唐”的想法,并沒有隨著劉應成長大,而被拋之腦后。
反而,劉應成每一次去寺廟里燒香拜佛,當和尚的念頭,就變得越發根深蒂固。
十六歲那一年,劉應成覺得時機到了!
從幼年起,劉應成就十分向往五臺山和少林寺。
他籌劃著先去少林寺出家,少林寺不收他的話,他在轉道去五臺山。
劉應成沒有將自己的打算告訴別人,他默默陪家人度過最后一個團圓年。
然后就趁著家人外出,劉應成拿著錢和幾件衣服,獨自離家,一路奔向少林寺。
他下了或者之后,坐著驢車晃晃悠悠好計財,才到達少林寺。
到了少林寺后,劉應成找到老方丈,將自己的情況一說。
怕老方丈不收他,他百般表示自己是農村娃,會干活能吃苦。
當聽到老方丈愿意收他,并且說他“有佛緣”的時候。
劉應成胸中的激動澎湃,簡直就快要破膛而出。
不過,因為劉應成尚且年幼,老方丈讓他回家開介紹信。
可想而知,離家出走的劉應成,一回家就說要出家當和尚,家里會鬧得多么天翻地覆。
02 如愿以償出家為僧,他看盡人間百態
劉應成一回家就說要出家,全家人當然是一致反對。
回家后的每一天,家人們都在嘗試打消他出家的念頭,村里的長輩們也不斷上門來勸說。
劉應成不為所動,無論如何都執意要出家。
家人也只能妥協,依依不舍地目送劉應成離開家鄉。
劉應成在立雪亭中舉行了皈依儀式,賜法號“永信”。
從此世間再無農家子弟劉應成,多了一個佛家弟子釋永信。
盡管少林寺擁有千年歷史,但劉應成進少林寺時,少林寺早已不復往日。
目光所及的地方幾乎都是一片衰敗,寺廟里的僧人寥寥無幾,更別提快要斷絕的香火了。
生活上連釋永信在家中吃住的條件,都遠遠不如……
釋永信在寺廟里,每日除了誦經念佛外,領悟佛法外,還要種地種菜、做飯洗衣干種種粗活。
盡管生活清苦枯燥,但釋永信從未抱怨過。
反而用勤勞能干的雙手,一點一點地改變現狀。。
方丈對釋永信也是十分看重,見他一心向佛,又勤奮好學,便派他去全國的寺廟學習交流。
在外三年,釋永信長進不少,眼界也開闊許多。
期間,一部在少林寺拍攝的電影《少林寺》,在全國風靡一時。
破敗的少林寺,終于重回老百姓的視野之中。
1984年,釋永信回到少林寺后,就開始協助方丈處理事務。
當時的少林寺方丈釋行正,曾多次在危難之際挽救少林寺。
他一心想要改變少林寺的窘狀,把這座千年古寺發揚光大。
奈何時代和能力所限,他便把這顆種子種到了釋永信的心中。
1987年,釋行正長老圓寂,那一年,釋永信回少林寺僅僅三年。
22歲的他,就接過衣缽,成為了少林寺史上最年輕的主持。
回到少林寺的三年里,通過電影《少林寺》帶來的啟發。
釋永信意識到,少林武術深受國內外的追崇。
他可以從少林武術這一塊切入,將少林寺發揚光大。
03 成為主持和方丈后,他將少林寺帶上商業之路
釋永信當上主持僅僅兩年,他就帶著少林武僧團,到全球各地演出。
在日本演出時,釋永信拜訪了日本的達摩寺。
他意外在那里看到了,少林寺未被焚燒前的光景。
釋永信內心觸動極大,下定決心要重建少林寺!
短短幾年間,少林寺就在海內外重振名聲,客流量不斷上漲,香火月越來越旺。
與此同時,許多不法分子打著少林寺的名號做生意,賣假貨。
這么一鬧,釋永信或許是為了避免此類事情在發生,也或許是從中看到了商機。
他開始注冊商標,創辦公司,從那一刻起,把少林寺帶上了商業之路。
釋永信認為,少林寺該“變”,順應世界發展的“變”。
而這個“變”的點,就在與商業化。
1996年,在海外演出時,釋永信看到了互聯網的魅力。
那一年,電腦在國內還沒流行,釋永信就開通了少林寺官網,比馬云只晚了幾個月。
1999年,釋永信收到白金漢宮邀請,帶領武僧團前去表演。
釋永信與伊麗莎白女王會面的消息一出,釋永信和少林寺徹底名聲大噪,響徹全國!
同年,已經是主持的釋永信,被推舉為方丈。
至此開始,釋永信同時擔任少林寺的主持和方丈。
隨著時間的推移,少林寺的名聲越來越大,少林武僧的演出越來越多。
在釋永信的運作下,少林寺逐漸品牌化。
每年單是門票收入,就高達四千萬,武校也衍生了60多所!
2004年時,釋永信將少林寺扎根海外,在海外建設了四十多所文化中心。
少林寺的商業版圖,更是橫跨多個行業,令人咋舌。
04 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不只是少林寺的商業版圖大,釋永信所掌控的權利也越來越大。
據統計,釋永信管理著十八家公司,并且全都是實際控股人。
都說人紅是非多,和尚紅了,也逃不了俗世的是非。
就在少林寺的發展如火如荼之時,2015年,互聯網上一篇實名舉報的文章,引發軒然大波。
在文章中,釋永信被指擁有兩個戶籍和身份證。
身為寺廟主持,釋永信被指娶妻生子,私生活混亂,侵占少林寺財產……
釋永信的嫡傳弟子,更是前往北京,實名舉報釋永信。
一時之間,釋永信被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受盡了民眾的指責。
他偏胖的身型,被指是瘋狂斂財享受,導致的滿肚肥腸。
他將少林寺商業懷的行為,更是被指居心不良!
在群眾的口中,釋永信不再是威嚴的少林寺主持,而是少林寺商業帝國的CEO!
群眾當時的怒火,并非毫無緣由。
千百年來,僧人的形象一向是六根清凈,一塵不染。
而釋永信一個僧人,與利益捆綁地如此密切,導致宗教與商業密不可分,實在是令人無法接受。
面對外界質疑,釋永信全都坦然以待。
2017年,官方調查后,將清白還給了釋永信。
可是,就算撇清了丑聞,被商業浸染多年,釋永信在群眾心目中的高僧形象,早已不復存在。
釋永信身上的爭議,時隔多年,依舊沒有停歇。
2020年,少林寺聯合“特步”,舉辦了一場秀。
少林寺眾僧們身穿潮服走秀,為特步“打廣告”。
這場秀,的確引來了大波流量,但多數都是罵聲。
網友們是大跌眼鏡,佛門清修之地,卻用來展示生意合作,真的合適嗎?
少林寺的這場合作,再次引發網友質疑,少林寺到底是一所寺廟,還是一個品牌?
兩年之后的2022年,釋永信豪擲巨資,拿4.5個億買地,用來進軍房地產。
消息一出,少林寺和釋永信連沖上熱搜,引起了網友們的冷嘲熱諷。
不少網友發出評論,少林寺還是個供佛門子弟修行的寺廟嗎?
從主持到各僧眾,每一個都緊密參與到商業之中。
他們所做的每一個決定和行為,到底是為了弘揚佛法,還是為了做生意賺大錢?
從前燒香念佛的和尚,如今身上遍布銅臭味,這就是他們出家的目的嗎?
05 成也商業化,敗也商業化
2011年時,記者前往少林寺,為釋永信做專訪。
那時的釋永信每日朝五晚九,清晨4點就起床。
5點時,釋永信已經帶著僧眾們到大殿誦經。
到了6點,結束一個多小時的誦經后,釋永信和僧人們在齋堂用餐。
8點游客入園時,少林寺已清靜不再,充滿了喧鬧的人聲。
在這期間,釋永信會處理事務,和接見一些訪客。
下午6點,少林寺關門,釋永信前往辦公室繼續辦公。
到了9點,釋永信準時睡覺。
僧人們入睡后,萬籟俱寂,只聽得到山間蟲鳴,少林寺在這個時候終于恢復了清凈。
釋永信行事至今,可以說是成也商業化,敗也商業化。
為了將少林寺發重振昔日榮光,他在時代的潮流中,抓進商業化的機遇。
先將少林寺的名聲打出去,緊接著重修少林寺,之后更是擴大少林寺的影響力,令少林寺聞名海內外。
在振興少林寺這方面,釋永信被視為功臣,他的出發點并未有錯。
可在振興少林寺之后,徹底將少林寺推向商業化的一頭。
讓少林寺的商業價值,大于寺廟本身的價值,這一點是許多人無法接受的。
在接受采訪時,釋永信堅決地表態:“少林寺絕對不能上市?!?/p>
釋永信更是說出,少林寺上市的話,會直接斷送千年的傳承。
釋永信此話或許也是出于真心的,少林寺倘若真的在商業化的道路上,一去不復返。
那么,少林寺將不再是少林寺!
釋永信所受到的毀譽,幾乎全部是圍繞著商業化這個原因。
是非功過,外界評說。
世間對釋永信的稱贊和謾罵,估計也影響不了釋永信的內心。
如今少林寺已經聞名全球,早已滿足釋永信當年想要振興少林寺的愿望。
只是,遙想數十年前,16歲的釋永信離家出走。
小小少年坐著驢車,搖搖晃晃趕了幾天的路,懷著一腔孤勇前往少林寺。
坐在驢車上時,初見少林寺方丈時,正式皈依時,接過主持一位時,釋永信有沒有想過,自己要當個什么樣的和尚?
帶著少林寺在海外演出時,修繕少林寺時,讓少林寺走上商業化之路時,丑聞纏身時……
釋永信有沒有一秒的動搖過,自己到底是少林寺僧人,還是少林寺商業帝國的掌權者?
參考資料:
1.《我心中的少林》釋永信
2.《釋永信專訪》環球人物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