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龍網訊(記者 劉美君)2月10日,2023年北京市商務工作會議召開,北京市商務局黨組書記、局長丁勇表示,2023年,北京將試點建設80個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加快生活服務業高質量發展。
【資料圖】
試點建設80個便民生活圈
伴隨消費升級,便民商業不僅要承載基礎消費,還要承接起品質消費。丁勇在會上表示,北京將加快生活服務行業高質量發展,以評促建、試點帶動、政策牽引、建補結合,試點建設80個一刻鐘便民生活圈。支持各區積極申報商務部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試點。
同時,與“2025年北京市實現‘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全覆蓋”的目標銜接,更多市民將在家門口享受到更便捷、更豐富的公共服務。
從織密便民消費網絡,到升級便民商業高質量發展,北京便民商業進一步升級。丁勇提到,北京市著力提升消費供給質量,全面落實商業消費空間布局專項規劃,科學構建“國際消費體驗區、城市消費中心、地區活力消費圈和社區便民生活圈”四級商業消費空間結構。
便民商業成為北京市消費空間布局中的關鍵一級。社區便民生活圈代表的家門口消費“接收”政策紅利。北京市商務局等12部門聯合印發了《加快建設一刻鐘便民生活圈促進生活服務業轉型升級的若干措施》,標志著北京市全面推進生活服務業由品質提升階段邁入轉型升級階段,工作重點由便民商業網點建設為主轉為便民商業網點精準補建與便民商業服務功能融合發展相結合。
對于生活服務業的升級,丁勇也提到,北京將以“一業一策”指導餐飲、便利店、家政、蔬菜零售等生活服務業深入實施數字化升級行動。同時,北京市將積極推進北京市家政服務行業立法。
“小門店”大市場
在便民商業的發展當中,政策引導的同時,零售企業的布局也透露出市場潛力所在。近期,據物美集團發布消息,今年1月,物美在北京新開3家便利店,其中業績表現最好的一家是羊坊路店,該店緊鄰寫字樓、生活社區,為周圍消費者提供24小時便利服務。
據物美集團消息,今年一季度,多點便利店將在北京持續拓展超30家門店,店鋪面積在50-150平方米之間,將集中選址在寫字樓、居民區、綜合商圈(地鐵、景區等綜合服務商圈)。同時,2023年便利店還將繼續升級自有品牌產品、持續建設日配生產工廠,進行差異化競爭。
此外,7-11、中百羅森、全家等便利店逐漸將目光轉向社區消費,探索“便利店+”發展模式,在便民社區商業領域拓寬經營邊界。不久前,7-11北京公司新增食品互聯網銷售業務,中百羅森試水生鮮,開設首家社區便利店。美宜佳、全家、中百、多點等連鎖便利店品牌均在加速推動到家配送業務發展,種種動態說明社區消費成為了企業新的探索領域。
在企業的布局中,便民商業網絡愈發完善。丁勇表示,北京市推進生活服務業“規范化、連鎖化、便利化、品牌化、特色化、智能化”發展,在全國率先建立蔬菜零售等11個行業(業態)的標準規范體系,全市社區基本便民商業服務功能實現全覆蓋。每百萬人擁有連鎖便利店(社區超市)數量達到329個,“便利性”滿意度位列全市“五性”之首。
北京出臺加快建設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若干措施,東城、西城、石景山區入選全國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試點,培育建設東花市南里社區等便民生活圈31個。升級改造“顏值”“內涵”雙提升試點社區菜市場20家。
不僅是便利店、生鮮超市等小業態走進社區,大型賣場也要離消費者更近。Fudi、麥德龍、山姆等倉儲會員店企業在選址時也將從郊區走向城市“中心”,向消費者靠攏。
深耕一刻鐘半徑
對于企業來說,市場潛力源于市場需求和消費規模,便民商業的客單價未見得高,但消費人群的基數大、消費頻率高是業內的共識。數字化領域專家袁帥表示,隨著城市居民的消費迭代,微社區商業制造了巨大的市場需求和發展空間。
在2022年度(第十六屆)北京商業高峰論壇暨北京國際消費中心城市論壇平行論壇上,國象商業總經理田野表示,跟隨社會經濟轉型,城市不斷發展升級的整體背景下,城市商業運營發展主要也包含“新區商業開發的增量發展”與“老區商業重構的存量保障”兩個方向,商業環境也將迎來重大改善。社區商業要實現多業態融合,社區商業項目的主要商業功能與周邊居民不斷增長的多元化需求相匹配。
作為離居民最近的消費場景,社區周邊的生鮮超市、便利店、美容美發等小型業態,一方面能保證居民消費物資供應,另一方面則以布局密集、消費次數頻繁等優點成為企業增收的一大利器,新的社區商業模式也將在更大范圍內復制。
關鍵詞: